VicWallflower

VicWallflower的电影  · · · · · ·  ( 73部在看 · 1053部想看 · 2670部看过 · 43个片单 )

VicWallflower的书  · · · · · ·  ( 21本在读 · 114本想读 · 89本读过 · 13个书单 )

VicWallflower的音乐  · · · · · ·  ( 63张在听 · 29张想听 · 1311张听过 )

VicWallflower的评论  · · · · · · · · · ·  ( 评论9 )

  • 酷儿情书与时代证言
  • The Green Line
  • VicWallflower  评论: The Green Line
    #2025 Buddies in Bad Times# 3.5/5 Makram Ayache在director‘s note里写到,创作“The Green Line”是”a love letter to my Arabness, a love letter to my mom and dad”. 对于许多酷儿叙事来说,爱是无法避...
  • 当战争无法避免
  • 一战再战
  • VicWallflower  评论: One Battle After Another
    3.5/5 #70mmIMAX 某种意义上本片所处的当下时代节点,很容易让人忽略电影的故事脱胎于Thomas Pynchon对于里根执政时期美国分裂与弥合的后现代想象,而PTA选择将其改编其实也是看到了历史的循环和重演将我们再次推... (4回应)

VicWallflower的舞台剧  · · · · · ·  ( 18部想看 · 191部看过 )


“I don't know if I'm unhappy because I'm not free, or if I'm not free because I'm unhappy.”

VicWallflower的广播  · · · · · ·  ( 全部 )

VicWallflower 看过 炸药屋 A House of Dynamite‎ (2025)

3.5.Bigelow依然是精准掌握节奏的大师,开场20分钟就把气氛推向了高点,时间一次次回溯将图景全面展开的做法也没有影响紧张与生动。然而稳定的镜头与剪辑,却无法掩盖剧本进入第三幕之后有些不知如何收场的慌张,Idris Elba的表演也在群像演出中最为劣质,也许是受到这样的影响,第三幕的导演调度就不再那么从容,甚至有些流俗了。尽管如此,Noah Oppenheim的故事依然有力,一间即将爆炸的屋子也许不只是一个空间,一个国家,而是人类文明的存在,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顷刻间烟消云散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开放式结局除了让一些观众泄气,依然是最好的选择。

VicWallflower 听过 Blue Valentine

最后回归O.O怎么不是一种少女冒险的圆满句点,从起点回到起点,用拼接和冲突建立的世界观就是在毁灭后才算建立。“Blue Valentine”在风格和听感的多样化并没有让让制作和人声妥协,反而更近一步展示NMIXX可以拓展的版图。不能否认这依然是工业的胜利,但是一如既往贯彻风格的从不只是人偶,单从vocal表现来说NMIXX早就树立起自己的旗帜。 Cut:SPINNIN' ON IT, Reality Hurts, Game Face, PODIUM, Shape of Love

VicWallflower 看过 Tectonic Plates‎ (1992)

尽管不是导演,但Robert Lepage的剧本明显的个人特质完全掌控了整部电影,而Peter Mettler更像是摄影机的引路人,在不同大洲板块和时空现场串联故事,而故事最终依然回归那赤裸的舞台。从某种不按常理的混乱开始,最终收束于水/脚手架/钢琴的旋转,最有趣的故事是Lepage自己扮演的crossdresser在纽约的“恐怖爱情”,最意外的相关是电影处处对于肖邦和奥菲利亚的指涉。惊讶于如此小众的作品呈现的对于如今文化语境的相关性,戏剧与电影殊途同归都是做梦。

VicWallflower的同城活动  · · · · · ·  ( 7个参加 · 22个感兴趣 )

VicWallflower的线上活动  · · · · · ·  ( 全部 )


> VicWallflower添加的条目

订阅VicWallflower的收藏:
feed: rss 2.0